近年来,临沂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聚焦科学、精准、依法、全民保护蒙山资源,通过内部挖潜提能,外部引力引智,创新搭建一批动力型科研平台。
一是优化顶层设计。坚持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结合体制改革,在管理局设立科研科普科及副县级事业单位市蒙山保护发展中心,统一推进蒙山保护发展研究。聚焦人员技术整合、专业角色定型,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累计组织开展业务培训70余场次、外出考察交流20余次,实现了由社会管理型向科研服务型快速转变。目前,管理局拥有专兼职研究人员100余人,其中全日制博士1名、硕士12名、高级职称7名、中级职称20名,累计完成市级课题10个,形成成果16个,获市社科一等奖1个、发明专利1个。
二是强化院校合作。与中国地质大学等8家高等院校以及山东地矿七院等4家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打造山东师范大学蒙山生物多样性研究院,设立科研工作站2个,累计实施合作项目10个,为拓宽保护发展研究路径、提升科研科普水平、培养“带不走”的本土人才发挥了关键作用。
三是深化软硬件建设。累计投入3000余万元,新建或提升改造博物馆4处、省级地质科普工作室1个、红色教育基地1处、植物及昆虫标本室各1个、湿地鸟类观测站点3处、“秘境之眼”红外监测点12处、生态平衡因子跟踪调查样地9处,为深入开展立体化、分类式科研科普打下良好基础。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于今年获批省级科普教育基地,目前正在争创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