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概况 |
2024-04-29 |
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范围和地质遗迹分布图 位置与交通 沂蒙山地质公园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境内,行政区划属临沂市管辖。临沂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东靠日照市,西临曲阜市,北接泰安市、潍坊市,南邻江苏省。境内拥有国家二级机场——临沂机场,航班通往北京、上海、广州、济南、青岛、大连、沈阳、武汉等大中城市。新菏兖日铁路、晋豫鲁铁路、胶新铁路、枣临铁路、东平铁路、坪岚铁路在临沂交汇,未来鲁南客运专线将并轨京沪高铁,滨州—临沂—淮安高铁已完成规划工作。京沪、日东、长深、枣临、青兰等多条高速公路以及327、205、206国道纵贯临沂,交通体系非常完善。 气候与水资源 沂蒙山地区属东亚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受山地地形和森林群落的影响,公园属地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晴好,冬季寒冷干燥。 地质公园所在区域年平均气温13.1℃,八月气温最高,平均25.3℃,极端最高气温40℃;一月份气温最低,平均-0.52℃,极端最低气温-22℃。 区内年平均降雨量823.8 mm,且降水量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递增,海拔最高处年平均降雨量达1000 mm左右。降水多集中在六、七、八三个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5%。 地质公园所在区域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51.6×108m³,地下水资源量23.6×108m³。水库总容量36.73×108m³,其中蒙山北部的云蒙湖,最大库容量为7.82×108m³。 地质与地貌
蒙山在地质上属于华北板块的鲁西隆起区,拥有27.5亿年以上地质记录,具有成陆时间早、地质历史长、地质事件记录多等特点。地质记录显示,27.5亿年前蒙山地区是 一种大洋环境,海洋中火山活动造就的大量玄武岩质火山喷出岩和少量碎屑岩形成了蒙山最古老的岩石——泰山岩群雁翎关组岩石,昭示着鲁西古陆核开始形成。 到距今25亿年左右,蒙山地区发生了多期次岩浆侵入活动和区域变质作用。这些构造活动形成的变质侵入岩构成了蒙山花岗岩山体的主体部分。距今16.21亿年左右,蒙山地区发生了牛岚单元辉绿岩侵入活动,这标志着稳定的华北板块陆壳的整体形成。之后蒙山地区进入近10亿年的相对稳定期。 距今5.4亿年的寒武纪时代,蒙山地区地壳开始发生沉降,海水逐渐侵入进来,在距今5.7亿—2.5亿年期间,形成了以石灰岩、碎屑岩等为代表的一系列寒武纪、奥陶纪沉积岩。在距今4.57亿年,蒙山地区发生了一次小规模的岩浆侵入活动,规模虽小,却是一种富含金刚石的金伯利岩岩浆,形成了蒙山地区金刚石矿的物质基础。奥陶纪晚期,蒙山地区地壳开始抬升,在距今2.50亿—0.65亿年的中生代期间,蒙山地区表现为显的陆地环境特征,多次强烈的地质运动 使这片区域形成了系列北西向、近南北向断裂,奠定了本区域基本的地质构造格局。中生代晚期,蒙山区域的地壳开始强烈隆起,这种分阶段 的差异隆升在0.65亿年地球进入新生代后也一直在持续,剧烈的地质运动使蒙山地区的岩层发生褶皱变形,深藏于地底的变质岩露出地表,接受剥蚀,最终成为现在高大的蒙山。 历史与文化 沂蒙山地质公园所在区域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地质公园及周边相继发现了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文化遗址,被统称为“沂沭细石器文化”。沂蒙文化在新石器时期的发展称为东夷文化,它从距今8300年前的后李文化起,历经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都是东夷人所创造出来的不同阶段的文化。公园内有“孔子小鲁处”、崮寨文化遗址、百寿摩崖石刻等历史文化景观,也有万寿宫、金泉禅寺、翠云观(雨王庙)等宗教文化景观。 沂蒙山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也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如旋木玩具、八仙灯、蒙山拜寿祭典等,极大的丰富了地质公园的文化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