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走进公园>>工作动态>>最新动态>>正文

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局坚持深耕细作 构建蒙山保护发展“数据库”

2023年12月26日 

近年来,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局聚焦全面、系统、精细、动态研究蒙山资源,通过摸底排查、梳理分析,逐步建立了分类式、数智化的生态资源数据系统,不断为蒙山区域高质量保护发展“添砖加瓦”。

一是掌握蒙山生态资源一手数据。举全局之力,组成5支调查队,分赴涉蒙山各县有关部门、沿蒙山镇村、国有林场,对蒙山资源现状进行了摸底排查,调研以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开展。调查结束后,组织编纂《蒙山“一本通”》,梳理重要资源信息3000余条,这是近年来我市第一次全面系统梳理蒙山资源数据,为激活蒙山旅游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蒙山一本通》涵盖了区位交通、地质地貌、河流水库、生物多样性、人文历史、民俗风情、沟峪、传统村落、功能区域、发展概况等10个方面内容。

二是突出重点打造动植物数据库。实施“秘境之眼”工程,拍摄视频2300余段,整理有效片段350余个,拍摄到野狐、黄鼬、狗獾、花面狸等野生动物10种,观测记录鸳鸯、斑头秋沙鸭等鸟类100余种;开展木本植物本底调查、高等维管束植物及昆虫标本制作、蒙山常见鸟类图鉴编辑,制作精美动植物标本1200余种、4400余份;登记刺毛白叶莓、钩齿溲疏、木香花、欧洲荚蒾等蒙山新记录物种7种,新发现入侵物种2个,先后编印了《蒙山苔藓志》《蒙山常见鸟类图鉴》等书籍或画册30余种,为科学解读蒙山提供了实用管用的信息资料。

三是系统整合资源信息电子数据。争取“山水项目”资金1500余万元,对世界地质公园范围内的5处世界级、11处国家级、9处区域级、19处地方级等44处重要地质遗迹点进行保护性提升,建立沂蒙山生态地质环境监测与保护大数据平台,在重点区域增设远红外摄像机、无人机等硬件设施,着力提高了蒙山保护的精准度和科学性。四是绘制蒙山“文化地图”。建立36人的蒙山文化研究专家库,对承天宫、泰山行宫等东蒙古道文化开展保护性挖掘整理,组织现场拓印16批次,逐个遗迹点建立电子信息数据,并编印了《东蒙古道文化选辑》。同时,启动编纂《蒙山诗词歌赋》等书籍,整理珍贵文字材料20多万字等。通过以上举措,为激活蒙山旅游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鲜活素材。

关闭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隐私声明 |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