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局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创新践行“两山”理念,秉持世界地质公园“颂造化之神奇、谋区域之长兴”的保护发展理念,结合正在实施的沂蒙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采取规划先行、系统修复等举措,致力打造成熟稳定的保护体系,不断为区域绿色发展注入新元素、新动能、新亮点。

牛岚辉绿岩地质遗迹点修复前

牛岚辉绿岩地质遗迹点修复后
规划先行。两年来,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争取保护和修复工程资金1500余万元,结合沂蒙山地质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修复方案。运用数字技术手段将世界地质公园范围内的5处世界级、11处国家级、9处区域级、19处地方级等44处重要地质遗迹点纳入沂蒙山生态地质环境监测与保护大数据平台,为有效防止地质遗迹破坏加了一道“数字防火墙”。
系统修复。依托生态系统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为地质遗迹保护提供山清水秀生态空间。将世界地质公园保护与修复单独列为一个单元,融入“一河三区八单元”整体格局,探索出了一条“生态+”“地质修复+”的保护发展新路子。
助力旅游。累计栽植黑松、银杏、小叶白蜡、刺槐、黄栌等苗木1938棵,新增绿化面积1.2万平方米。充分发挥地质遗迹科研科普和研学旅游价值,在地质遗迹点新设科普展板60块、特色观光岩石标本30块、解说牌44处,打造科普步游道7条、“口袋公园”3处、解说平台5个,开发“地质+”省级旅游研学线路3条,累计接待游客7.7万余人,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地质遗迹自然生态旅游景点。